首页 > 培养工作 > 名师讲堂
2021年12月16日下午,我院“肃说”智享教研室在西一教1111经管学院课程思政示范中心举办青年教师智慧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第二期。本次工作坊由教研室负责人张肃教授主持,由获得2021年第二届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校赛文科组一等奖、省赛三等奖的青年教师靖舒婷汇报她的参赛历程和成长心得。工作坊特别邀请长春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刘丹和胡晓娟老师一起参与研讨,学院10余名青年教师现场聆听和研讨。
靖舒婷老师是2014年12月来到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工作的,先后主讲过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课程。2021年,靖老师首次参加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也是第一次参加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路走来,从课程组、经济系、学院再到学校都给予她不同程度的帮助,但是“肃说”智享教研室负责人张肃教授对她的影响和指导给了她深深的触动和大幅提升。从PPT的设计、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到践行BOPPPS的全过程,再到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张老师都为靖老师提出了深刻而又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尤其是关于翻转课堂的中国经济“新旧三驾马车”问题给了学生很好的启发和研讨空间。
靖舒婷老师从比赛基本情况、精研备赛、参赛反思和未来工作四个方面梳理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首次参赛的过程。反思了自己在参赛内容选取、语言表达、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问题,但是更多的是想到了如何从“一堂课”到“一门课”的过度,讲好一堂课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通过比赛,以赛促教,把比赛的精华演变到一门课,甚至是一辈子的课堂,做一名真正的好老师。
靖舒婷老师分享结束后,张肃教授结合对她的指导过程及其靖老师的反思,面对参加研讨的青年教师,进一步给出了青年教师未来在教学中应该提升的地方。首先张老师总结说靖老师在本次参赛过程中最大的提升是PPT的制作、真正明白了什么是“两性一度”、明确了BOPPPS的教学模式,确定了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为核心的经济学类课程的定位。
接下来,张肃老师又为大家分享了“教情”和“学情”的区别及其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情分析既是老师对自我的认知,即老师的“一桶水”,也是老师对国情、行业、专业前沿和发展的一种分析,即培养的学生要符合时代的要求,要有情怀和职业道德。张老师又结合自己的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提出了“作业作品化”的学生考核思路,要让作业成为展现学生能力和水平的载体,要因此施教,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宰,像完成一个作品一样完成每一项作业,作业的答案和要求可以是不唯一的。
最后,教研室成员于洪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参加了十期教学工作坊的心得,着重指出了本期工作坊带来的新的思想火花就是关于张肃老师所的提及的她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思政落脚点为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和博弈中的的“受挫力”、“思辨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张嘉宁老师结合自己本学期在张肃老师课堂观摩课程的经历,介绍了她的感悟和张老师课堂学生学习效果和主动性大幅提升的感叹。经济系孙艺文老师分享了国家金融学类教指委委员孟昊教授在课程思政讲座中提出的“价值性格化”的思想。本期工作坊圆满结束,期待下一期工作坊。